高中历史教材从学生生理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,描述性的内容较少,没有大量生动具体的史实,对学生理解、分析和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,这无疑增大了学习高中历史的难度。为了提高能力,那么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,“温故而知新”,“不记则思不起”,记忆对历史很重要。
3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
正如法国作家伏尔泰说的“如果没有记忆,就无法有创造和联想”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:
一是教师在处理和讲述教材内容时把握教材,化繁为简,理清线索,有助于学生记忆。
二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记忆的一般原则:先粗后细、先大后小、层层深入步步展开;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,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;注意知识的前连后挂、同类知识的联想扩散等等。
三是应向学生传授科学的记忆方法,让学生在学习中广泛而灵活地运用,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上去寻找记忆的规律。对于动态性的历史知识,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以时间为轴、以情节为灿、以年代为序来记忆等等。对于静态性质的历史知识一般采用的记忆方法有谐音、联想、歌诀、首字[例如我国首次对外开放的城市是深(深圳)、珠(珠海)、厦(厦门)、头(汕头)、海(上海)]、图表、信息化简、方法图示、尝试回忆、比较异同等记忆方法。有时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记忆,看哪种方法效果更佳就采用哪种。
4、注意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
考查能力已成为当今高考的主基调、主旋律。要想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,平常就应训练学生解答选择题、材料分析题、问答题等题型的思路,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,增强应试能力。例如材料解析题的正确解题步骤是:
①先浏览问题,再阅读材料,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材料;
②认真阅读、理解材料,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(如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、观点、引文出处等);
③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,联系教材;
④紧扣题意、认真作答。作答时还应注意有三种不同的回答形式:纯粹用所引材料或归纳概括材料观点;引用教材观点和材料回答;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教材知识回答。
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,使学生学会学习,逐步掌握学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,是课程改革新形式的要求,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“点石成金”、“举一反三”之术,真正达到叶圣陶先后说的“教是为了不需要教”。
记忆对历史很重要,良好的记忆可以使学习得心应手,运用自如,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。每个人大脑都有巨大的记忆潜力,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挖掘记忆潜力。